包装背面显示生产日期和包装日期之间间隔一年多的时间,如果猜的没错的话,应该是制作茯砖茶的特有工序——“发花”的耗时:
高马二溪将相福茯砖茶的茶体,喝绿茶的人大概看不惯这么多粗老的梗吧,其实做茯砖茶,用料太嫩反而不好:
拆茶的过程中发现了喜闻乐见的东西,高马二溪你“搞毛”啊?
我喝压紧茶的时候比较多,普洱也好、安化黑茶也罢,都经常会发现异物,主要是编织袋一类的,因为生产工艺比较粗犷。这一截毛线,这还算比较好的东西了,有人喝出过瓜子壳 -_-!
衡量茯砖茶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是“金花”,就我手里的这块将相福茶来说,我的判定是不达标。如果是合格的,发过花的茯砖茶掰开后,中间部分应该是“金花四溅”,我开的这块,不仔细看基本和黑砖茶无异,茶体中央部位基本无花,还不如我之前开的百两茶的金花密度高:
泡出来的茶,颜色还是不错的,橙红透亮,比较讨人喜欢:
茶汤倒玻璃杯里面看看汤色:
最后,高马二溪,不是我有意贬低你们,如果排除我手里这砖将相福茶个体差异的因素,你们做茯砖茶的工艺,大概连一般都算不上吧。喝了很多安化黑茶茶厂的茯砖茶,个人认为最好的茯砖还得数益阳茶厂的,人家可是价格便宜量又足。